人像要拍得好,大部分時候的訣竅就是濃郁柔和的背景散景,這不但讓背景更簡潔,主體也很容易突顯。然而,有時候拍人像照,顯出細緻的背景效果反而更好。這種情況,f/4就能幫上忙了。(撰文:Teppei Kohno)
周邊細節與主體並重
和心愛的人一起度過夢幻假期時,我們會希望把大家的歡顏笑語與目的地風景一併化作永恆。要是拍攝環境人像照,就得將主體以及拍攝背景清楚拍下,因為拍攝地點能顯出主體的工作性質、生活方式或個性。
上述舉出的情況,就得注意,著意突出人像主體的同時,也得保留背景細節,讓觀眾知道和了解拍攝地點,也能看到背景中有助於深入表達攝影主題的元素。如果背景散景太濃,背景細節就會過於模糊,難以識別。但是背景散景太弱,就可能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為使背景和拍攝主體達到和諧,設定光圈就得折中求平衡,比如 f/4就不錯。
所用的光圈太窄會如何?
f/8光圈
f/8/ 1/125 秒/ ISO 800
背景太清晰,略顯平淡。人像主體也不突出。
f/4光圈
f/4/ 1/100 秒/ ISO 800
在適當的背景散景效果陪襯下,雖然我們更注意主體及其甜美的笑容,但環境細節仍保留下來。
小知識: 主體和背景之間的距離也很重要!
F 值只是影響背景散景強度的四個因素之一。假定其他因素不變,離主體較遠的背景顯出較濃的散景效果,較近的背景效果就稍減。 f/4 只是一個經驗法則,所以請因應情況去調整光圈。
打開閱讀,深入瞭解影響散景的因素:
鏡頭基本知識 #3:創造散景
額外技巧: 選對鏡頭
專業人像攝影師多偏好使用中距離的遠攝焦距 (全片幅等效焦距: 80 至 100 毫米),因為這類鏡頭失真程度低,又不需要太靠近主體拍攝。我們建議使用的全片幅等效焦距為 80 至 90 毫米,以獲得最佳效果。
如果用的是非全片幅單反 (APS-C) 格式相機,1.6 倍的非全片幅單反格式剪裁系數意味鏡頭標示的焦距必須介於 50 到 55 毫米。以下是幾個選擇:
i)標準變焦鏡頭 (如 EF-S18-55mm f/3.5-5.6 IS STM,是頗受歡迎的數位單反套裝鏡頭)
ii)其中一款出色的 EF50mm 定焦鏡頭(比如 EF50mm f/1.8 STM)
iii)遠攝變焦鏡頭 (比如EF-S55-250mm f/4-5.6 IS STM)
以上的選擇其實各有千秋,如果是可變光圈的變焦鏡頭就更好用。這種鏡頭一般可在廣角端打開最大光圈,而遠攝端則只能打開最窄光圈。
例如,
— EF-S18-55mm f/3.5-5.6 IS STM,如焦距為 55 毫米,最大光圈便是 f/5.6
— EF-S55-250mm f/4-5.6 IS STM, 如焦距為 55 毫米,最大光圈卻是f/4
如下圖所示,f/5.6 光圈只比 f/4 窄一級,但是結果可能會大有不同。
55 mm (88 mm等效) 配用 f/5.6
焦距:55 mm (88 mm等效)/ 光圈先決自動曝光 (f/5.6、1/60 秒)/ ISO 400/ 白平衡:自動
EF-S18-55mm f/3.5-5.6 IS STM 遠攝端拍攝。
55 mm (88 mm等效) 配用 f/4
焦距:55 mm (88 mm等效)/ 光圈先決自動曝光 (f/4、1/125 秒)/ ISO 400/ 白平衡:自動
EF-S55-250mm f/4-5.6 IS STM 廣角端拍攝。
這是背景的特寫。請注意在 f/4 例子中的散景效果較濃,即使兩張照片的拍攝焦距相同。
學得知識:非全片幅單反格式相機接上 EF-S55-250mm f/4-5.6 IS STM 或 EF50mm 鏡頭,使用 55 毫米焦距時可打開較大的光圈。
---
不知道如何更改光圈設定? 點擊此處查看詳細步驟。
---
想學更多拍攝人像的技巧,包括拍攝地點的教材嗎?好文共參考:
人像攝影學五招,日拍夜拍不可少
不靠腳架和閃光燈,夜晚肖像效果依然出色
挑戰自己!打開瞭解如何用外接閃光燈,拍出更好的戶外人像:
2 種技巧即時提升戶外人像照水平
關於作者
Teppei Kohno在1976年於東京出生,於明治學院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取得社會工作學位,並曾是攝影師Masato Terauch的學徒。他在2003年曾貢獻於攝影雜誌《PHaT PHOTO》的創刊號,其後成為獨立攝影師。作為多本書籍的作者,Teppei Kohno不但會拍攝各種商業照片,還為相機及其他雜誌大量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