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決定在您的攝影旅程中邁出一大步 - 購買您的第一台專用相機。在如此多的選擇中,每一台相機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您如何選擇一台最適合您的相機?在此,我們分享了七個需要考慮的問題(預算問題除外),這將幫助您做出更好的決定。
1.我是否想要更換不同鏡頭的可能性?
輕巧相機還是可換鏡頭相機?
無反光鏡與數位單眼相機都是可換鏡頭相機。如果您購買專業相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想要體驗各種不同鏡頭的樂趣,這兩種相機會是您的理想選擇。(想了解不同鏡頭能帶來哪些變化,請參考 鏡頭入門 101。)
使用 RF100mm f/2.8L IS USM 拍攝
像 RF100mm f/2.8L IS USM 這類長焦微距鏡頭,能讓您在舒適的距離下,拍攝蝴蝶等小型且敏感的主體特寫。
您的 數位單眼相機/無反光鏡相機組合通常會附上一顆 標準變焦鏡或超級變焦鏡,足以應付大多數日常拍攝需求。但如果您偏好低維護,或單純希望一台相機就能搞定所有事情,那可以考慮選擇輕巧型相機。佳能 PowerShot 系列的機型至少配備 1 吋感光元件,這比多數手機相機的感光元件還要大。大多數機型也具備無反光鏡與數位單眼相機常見的功能,例如:
- 快速自動對焦與追蹤
- 高速連拍
- 手動與半自動曝光模式
- 優異的高 ISO 表現
- Wi-Fi 與藍牙連線

佳能旗艦級 PowerShot V1 高階輕巧相機配備相對大型的 1.4 吋感光元件。同時也擁有許多佳能 EOS R 系列無反光鏡相機的強大功能,例如深度學習自動對焦系統與佳能 Log 3 錄影。

初學者如想找一台專用的 Vlog 相機,可以考慮獨特且超便攜的 PowerShot V10。它內建可收折支架,減少對腳架的需求,搭載大尺寸全向性麥克風,收音清晰,並配備專為自拍影片設計的廣角 f/2.8 鏡頭。
請注意:權衡取捨
如果您在意以下幾點,或許選擇無反光鏡或數位單眼相機會更適合:
影像品質
輕巧相機的變焦鏡頭必須做得很小,這限制了鏡頭設計。優質的可換鏡頭則會採用特殊鏡片與設計,專為提供最佳影像品質而打造。
淺景深與散景
輕巧相機因鏡頭設計限制及感光元件較小,在相同設定與拍攝條件下,散景 通常沒有那麼柔和。
EOS R6 + RF85mm f/2 Macro IS STM
使用全片幅無反光鏡相機搭配大光圈定焦鏡,在 f/2 光圈下可獲得前後景皆柔順的奶油散景。
升級空間
學會使用不同類型的鏡頭,不僅能拓展表現力,也是很有成就感的攝影技能。您現在也許還不覺得有差,但如果哪天改變主意呢?使用 DSLR 或無反光鏡相機,您可以先用套裝鏡頭,等準備好再換更好的鏡頭;但輕巧相機只能用原本內建的鏡頭。
如果您很確定自己想要輕巧相機,請直接跳到 第 4 點。
延伸閱讀:
EOS R50 V vs. PowerShot V1:有何不同?
2.我想要 APS-C 相機還是全片幅相機?
預算、體積與拍攝彈性
如果您已經決定要買可換鏡頭相機,下一步很可能就是要選擇 APS-C 還是全片幅感光元件。


探討這個主題需要一整篇文章——您可以在 全片幅 vs APS-C 相機:該怎麼選?進一步了解。一般來說,感光元件的尺寸會影響相機本身的體積以及生產成本,所以如果您需要更小型的相機或預算有限,APS-C 相機型號會有更多選擇。但如果您希望投資一台長遠來看擁有最多發展可能性的相機,可以考慮全片幅相機。
3.我該選擇哪一種鏡頭接環?
如果您有升級器材的打算,這很重要
您選擇 APS-C 或全片幅相機的同時,也會影響您選擇的相機系列/鏡頭接環。佳能目前有四種不同的鏡頭接環系統:
- EOS R 無反光鏡系統專用的 RF 接環
- 全片幅數位單眼相機專用的 EF 接環
- APS-C 數位單眼相機專用的 EF-S 接環
- EOS M APS-C 無反光鏡系統專用的 EF-M 接環
RF 接環鏡頭有兩種類型:
- 專為全片幅 EOS R 相機設計的 RF 鏡頭
- 專為 APS-C EOS R 相機設計的 RF-S 鏡頭
這兩種鏡頭都能直接安裝在任何一台 EOS R 相機上,但根據感光元件的不同,成像效果可能會有所差異。
下表顯示不同鏡頭與機身的相容性:
1 需要接環轉接器
2 視角會比在全片幅相機上來得窄
3 只有部分感光元件會用來記錄影像
鏡頭接環會影響您可選擇的鏡頭種類,尤其是如果您未來有升級器材或擴充鏡頭群的打算時更要注意。例如,EF 接環鏡頭陣容成熟,現有鏡頭選擇豐富,但佳能目前主力發展新一代 RF 接環,開啟了更多可能性。
延伸閱讀:
RF 鏡頭 vs EF 鏡頭:兩者差異為何?如何抉擇?
RF-S 和 RF 鏡頭有何不同?
4.觀景器重要嗎?
這取決於個人偏好與拍攝習慣,不過有觀景器確實很有幫助!
在選購時,您可能會想:如果選了沒有觀景器的相機會不會後悔?這其實端看個人偏好,但觀景器確實有不少好處。
有些無反光鏡相機像主打影片拍攝的 EOS R50 V(圖中搭配 RF-S14-30mm f/4-6.3 IS STM PZ 套裝鏡頭)並未內建觀景器。
什麼時候有觀景器特別有幫助?
- 在戶外大太陽下拍攝時,LCD 螢幕容易反光難以看清
- 能更專心聚焦於主體
- 拍攝時能以更穩定的姿勢持握相機
- 在低光環境下拍攝時,LCD 螢幕的光線不會影響到周圍的人
電子觀景器(EVF)與數位單眼相機的光學觀景器有何不同?
數位單眼相機的光學觀景器(OVF)是透過鏡子直接反射鏡頭成像。而電子觀景器(EVF)則與 LCD 螢幕的即時顯示類似,畫面經過影像處理器處理後顯示。這讓您能看到更多資訊,並預覽曝光、白平衡或色彩設定的效果。
如果因太陽反光看不清 LCD 螢幕,有觀景器就能解決!電子觀景器顯示的資訊基本上與 LCD 螢幕相同,可以輕鬆檢視不同設定的效果。如果您在無反光鏡相機上啟用 觸控拖曳對焦(Touch & Drag AF),就能在不離開觀景器的情況下,直接在觸控螢幕上點選或拖曳來控制對焦點。
電子觀景器(EVF)的優點
- 可預覽曝光與色彩設定
- 資訊顯示
- 觀景器增益有助於在黑暗中看得更清楚
- 可放大影像檢查對焦
- 不需反光鏡,有助於縮小相機體積
延伸閱讀:
接上快鏡頭,從觀景器取景更容易?
5.它有我需要的介面與操控設計嗎?
檢查是否有內建閃光燈、熱靴等功能
不同相機針對不同使用族群設計,因此不一定每台相機都有您需要的功能。以下舉幾個常見範例:
熱靴/多功能熱靴
配備熱靴的相機可以安裝外接配件,例如 Speedlite 閃光燈,如果您想提升人像攝影技巧或成為進階攝影師,學會使用 Speedlite 是很有幫助的。
自 2021 年起推出的大多數佳能相機都配備 多功能熱靴。這種熱靴在銀色面板下方多了一組數位端子,可為相容配件(如 多功能熱靴立體聲麥克風 DM-E1D)(英文版)供電。
內建閃光燈

內建閃光燈在需要補光時非常方便。不過高階相機通常不會配備內建閃光燈,因為這類相機的進階用戶多半偏好使用 Speedlite 閃光燈。此外,內建閃光燈也會讓相機較難達到專業級的耐候密封性水準。
延伸閱讀:
聚焦:內置閃光燈技巧
簡潔介面還是更多直接操控?
近期所有相機型號皆配備觸控螢幕,讓瀏覽選單與自動對焦等操作比以往更方便。給進階用戶設計的相機通常會有更多轉盤與按鍵,方便您在動態場景下快速調整設定。
下圖分別顯示入門級 APS-C 相機 EOS R50 以及佳能旗艦 APS-C 機種 EOS R7 的機頂右側與背面操控設計。
像 EOS R3、EOS R5 Mark II 等新一代高階相機還有 眼控自動對焦(Eye Control AF) 等前沿功能,能讓使用者以眼球移動控制對焦點。
(圖示非實際比例)
(圖示非實際比例)
主打錄影的相機?
佳能最新相機的錄影功能都很強大,但 PowerShot V 與 EOS V 系列則有更多以錄影為主的設計。EOS R50 V 配備獨特的錄影專用模式轉盤、可垂直安裝的額外腳架孔,以及直播與切換色彩模式的快捷鍵。
6.我打算拍什麼主題?
特定功能是為特定拍攝情境設計
動態攝影所需的功能與風景攝影不同。以下是幾種常見攝影類型及最重要的相關功能。
生態、動態與難以預測的主題
EOS R5 Mark II + RF600mm f/4L IS USM
如果您買相機是為了拍攝像飛行中的鳥類、寵物或運動等難以預測的主題,擁有一台反應快且對焦精準的相機會非常有幫助。良好的自動對焦(AF)能力在使用長焦鏡頭時尤其重要,因為這類鏡頭本身景深較淺,對焦難度更高。高速連拍也是一大優勢。
您知道嗎:無反光鏡相機的自動對焦覆蓋範圍比數位單眼相機更廣
在數位單眼相機使用觀景器拍攝時,對焦是透過專用的 AF 感應器進行。而佳能無反光鏡相機則是利用感光元件上的像素,搭載 Dual Pixel CMOS AF 系統進行對焦。後者能實現更密集、更廣的自動對焦覆蓋範圍,帶來更快速、更精確的對焦表現。
數位單眼相機(DSLR)

*圖片僅供示意
上圖顯示的是 45 個對焦點,這是中階數位單眼相機的典型配置。入門款數位單眼相機對焦點較少,高階機種則更多。
EOS R 系列無反光鏡相機

*圖片僅供示意
幾乎所有 EOS R 系列無反光鏡相機都能在 100% 畫面範圍內自動偵測並對焦主體,且對焦區域分布更密集,精準度更高。也提供更多可選對焦位置,讓追求精細控制的用戶能更靈活設定。
例如,即使是入門級的 EOS R50 也有多達 651 個對焦區與 4503 個可選對焦位置。像 EOS R5 Mark II 這類進階機種,則可達 1053 個對焦區與 5850 個可選對焦點。
延伸閱讀:
佳能 (Canon) 的技術解說員:何謂雙像素 CMOS AF?
使用無反光鏡相機構圖更容易嗎?
EOS R7 或高級 APS-C 數位單反相機?(第二部分):核心能力
還有哪些功能值得考慮:
- 自動對焦系統與介面:採用 Dual Pixel CMOS AF II 與 Dual Pixel Intelligent AF 系統的相機,運用深度學習技術,提升主體偵測與追蹤表現。2021 年底以後(EOS R100 除外)上市的機種,AF 介面更直覺、彈性,承襲自 EOS R3。
- 主體偵測模式:例如拍攝賽車可用車輛偵測;活動、演唱會拍攝則可用註冊人物優先。
- 高速 連拍速度:每秒能連拍的張數越多,越容易捕捉到完美瞬間。請確認連拍時能支援主體追蹤。
- 直接操控與自訂功能:有助於您快速調整設定。
EOS R10 +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 70mm(等效 112mm),f/6.3,1/2000 秒,ISO 400
佳能近年推出的相機如 EOS R7 和 EOS R10,具備 先進的深度學習主體偵測與追蹤能力,即使主體快速且方向難以預測,也能更快更穩定地對焦。
低光/夜間攝影
EOS R6 Mark II + RF14-35mm f/4L IS USM @ f/11, 1/25 秒, ISO 51200
如果您經常在低光環境下拍攝,會希望相機在夜間也能有更大的彈性。建議留意以下幾點:
- 高 ISO 表現:影像雜訊明顯前,ISO 能設定到多高?
- 更低的 低光自動對焦極限:讓您在更暗環境下也能輕鬆對焦
- 機身內建防手震(In-Body IS):手持拍攝時能增強影像穩定性。
一般來說,像素數較少的全片幅相機在高 ISO 下畫質更乾淨,因為單一像素面積較大、集光能力更強。但感光元件結構與雜訊抑制演算法等技術也有很大影響。
您該知道:「可接受」的程度其實也取決於個人偏好
例如,拍攝高速動態的攝影師可能會更重視捕捉瞬間,因此對於雜訊的容忍度會比需要讓人像膚質完美無瑕的人像攝影師來得高。如果您很在意這點,建議參考該相機在高 ISO 下拍攝的樣張。
想了解科技進步如何提升高 ISO 表現,請參考:
[親身體驗] EOS R6 舞蹈演出拍攝表現
風景攝影
EOS R8 + RF14-35mm f/4L IS USM
對於風景攝影來說,高 ISO 表現與高速自動對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相反的,風景攝影師通常會更在意以下幾點:
- 更高的動態範圍:方便在日出、日落等高反差場景中捕捉更多明暗細節。
- 更高的像素數:有助於保留更多細節,也方便放大輸出大尺寸照片。
- 良好的耐候密封性設計:如果您經常在戶外拍攝,一台具備防塵防水滴設計的相機能更耐用。需注意這類功能通常只出現在高階相機上。
其他值得考慮的功能:
- 機身防手震與多角度翻轉螢幕:有助於從特殊角度手持拍攝。
- 全片幅感光元件:可搭配 RF10-20mm f/4L IS USM、RF15-35mm f/2.8L IS USM 等超廣角鏡頭,創造更震撼的視角。
- 對焦包圍:方便進行景深合成,讓前後景都能清晰對焦。有些相機具備 機內景深合成,可自動將對焦包圍的照片合成,立即預覽效果。
- 支援 HDR PQ HEIF 錄製:即使不經後製,也能獲得更高動態範圍的影像。
延伸閱讀:
初試風景攝影:必知五項技巧
為什麼 EOS R5 是我理想的風景攝影相機
人像攝影
EOS R6 Mark II + RF50mm f/1.2L USM
對焦在人像攝影中至關重要。所有新款相機皆具備 眼睛偵測自動對焦(Eye Detection AF),能自動偵測人像主體的眼睛並精準對焦。如果您經常拍攝會大量移動的主體(如兒童),請確認相機在 Servo AF (伺服自動對焦)連續自動對焦模式下也支援眼睛偵測(某些舊款機型可能不支援)。最新相機甚至可以 設定左眼或右眼優先對焦。
高速連拍也很有幫助。
小撇步:多角度翻轉螢幕 + 眼睛偵測 AF = 強大人像拍攝組合
若您的臉被相機擋住,與被攝者互動會更困難。翻轉螢幕、多角度 LCD、眼睛偵測 AF 與優異的主體追蹤,能讓您在與主體互動時也能輕鬆拍出精準對焦的好照片!
其他類型攝影:
- 微距攝影 通常需要極高的對焦精度,因此您可能會希望手動微調對焦。請留意支援手動對焦輔助的功能,例如 MF 峰值與對焦導引。
- 街頭攝影 除了速度與反應力能捕捉瞬間外,低調不引人注意也很重要。建議選擇體積小、具備電子快門模式的相機,讓您能在控制曝光的同時安靜拍攝。
一位對相機選擇很講究的日常攝影師,分享她為何選擇 EOS RP:
我買了 EOS RP,實在太好用了!
7.尺寸與握感適合我嗎?
您喜歡的手感完全取決於您自己
用上最先進的相機帶來的樂趣,是否能彌補機身較大帶來的不便?還是您一想到要多揹一個包就覺得累?您是喜歡手感紮實器材的人,還是偏好「少即是多」的極簡哲學?如果這是您的第一台相機,您可能還不確定自己會喜歡什麼!
在下決定前,實際摸摸看相機會比較好。有機會的話可以租借,或參加您所在地區舉辦的試用體驗活動。相機是一項重大的投資——您會希望選一台用起來讓您開心的機種!
自左上順時針依序為:PowerShot V1、EOS R50、EOS R7、EOS R3。撇開預算不談,這幾台不同尺寸與外型設計的相機,適合的使用者族群也完全不同。
握感很重要



也要注意握把設計——也就是相機右側凸起、讓手指能自然握持的部分。如果您的手比較大,可能會覺得握把深一點的機型更好抓、更穩。上圖由左至右分別為 PowerShot V1、EOS R10、EOS R7 的握把設計。
---
如您所見,沒有一台「最適合所有人」的相機。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您釐清哪些功能最符合您的需求與拍攝風格,讓您更容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機種。祝您攝影之路順利!
已經有幾台相機在考慮了嗎?這些比較文章或許能幫您更容易做決定:
EOS R50 V vs. PowerShot V1:有何不同?
EOS R6 Mark II 與 EOS R8:該選擇哪一款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