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時間:下圖是 a) 一座深洞,還是 b) 絕壁高聳的溪谷?有的朋友可能會錯以為照片拍的是一座洞穴,但其實它是位於北海道苫小牧市的樽前絕壁。這裡的火山岩溪谷佈滿翠綠青苔,景觀奇特。風景攝影師 Katsuhiro Yamanashi 會跟大家講解,如何使用一個超遠攝變焦鏡頭傳達出這處勝地的神秘感。(撰文:Katsuhiro Yamanashi,《數位相機雜誌》)
EOS 5D Mark IV/ EF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焦距:400mm/ 光圈先決自動曝光 (f/16、0.8 秒、EV -1.3)/ ISO 800/ 白平衡:自動
其他器材:偏光鏡
拍攝說明
樽前絕壁坐落於樽前山南麓,溪谷兩岸石壁嶙峋,其上更是佈滿翠綠濕滑的青苔。加上這裡僻處深山,彷彿蓋上了神秘面紗,而我正想把此處的幽美和神秘拍下來,傳出去。因此,我接上我的超遠攝變焦鏡頭,拉近溪谷最深處的景觀,拍出河面籠罩不散的迷霧。
我打算在選定的視角,拍下三組岩石(請參看下文的構圖和鏡頭使用技巧部分),充分發揮鏡頭的透視壓縮效應。由於視角狹窄,我得把三腳架置放溪流裡才能把構圖完整顯現。要是溪流稍急,三腳架可能就會移動,所以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避免相機震動。我也避免使用太慢的快門。
焦距:400毫米
我所用的鏡頭
EF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英文版)
要到溪谷最深處,河面迷霧才更深濃可見。為了突出霧氣,我拉到最遠的焦距。我用的鏡頭是 EF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最長的焦距就是400毫米。當時的視角很完美,取景框裡的溪流比例剛剛好。鏡頭的4倍放大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對它的解析度也非常滿意。
如果使用EOS R系列,則可選用RF接環鏡頭:
構圖和鏡頭使用技巧:發揮壓縮效應
上圖是還沒拉近拍攝時的景色。紅色方框就是我拉長焦距後鎖定的地方,就是大家在本文開始看到的頭一張照片。
我精心構圖,讓以下三組岩石吸引大家的目光:
(1) 最靠近鏡頭的大岩石
(2) 再深入一點,左方的凹陷岩石,還有
(3) 最遠處幾塊看起來像是三角形的岩石
400毫米的超遠攝焦距呈現出透視壓縮效應,把最遠的石頭拉近,看起來幾組岩石就像堆疊在一起。最後的效果呈現中,溪谷的這塊景色看起來就像深邃的洞穴,不但神秘,還引發莫名的恐懼,讓人不敢輕易踏足其中。
在(4)中,左邊前景的岩石上青苔鋪得滿滿,更是在告訴大家,這裡是一處潮濕清幽的祕境。
大家也不妨看看:
專業構圖技巧(3):善用各種鏡頭
曝光:使用較慢的快門,以及將曝光補償設為負值
模糊溪流彷彿傳來流水淙淙
我設定0.8秒的快門,溪流就顯示出動態模糊。因為三腳架放到溪流中,要是快門太慢可能會出現震動模糊,所以我再把ISO感光度調高到800。
負值曝光補償保留較多流水細節
EV ±0
EV -1.3
這張照片的構圖裡,有很多深色的岩石。相機的某些測光模式會根據岩石較深色的部分來調整曝光,這一來溪流較亮的細節就會曝光過度,導致溢光。我拍攝這張照片時設定負值的曝光補償(EV -1.3),把高光細節保留下來。
濕潤的青苔和岩石反射眼光也可能導致爆光,但這只要使用偏光鏡就能解決。
打開下文,學會更多遠攝鏡頭使用技巧,讓風景照更顯柳暗花明:
跟隨遠攝引導線走進深邃迷人場景
遠攝鏡頭技巧:創造出多層次的散景
遠攝微距技巧:一片樹葉也能當主角
林間綠意中的溪流小河是最愛的拍攝題材嗎?再來幾個小貼士,讓大家拍出景色在心裡刻印出的印象:
用於拍攝朦朧河溪的相機設置
有助提升您風景攝影的相片風格技巧
關於作者
該月刊相信,學會使用相機的各種功能,便會增加攝影的樂趣。該月刊報道最新相機資訊,並定期刊登各種攝影技巧。
由 Impress Corporation 發行
1945年生於日本東京。Katsuhiro Yamanashi從東京寫真短期大學(現稱「東京工藝大學」)畢業後在一間出版社工作,在四年期間遊遍日本各地的著名觀光景點並進行拍攝。離開公司後,他成為自由攝影師,最終於1989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山梨寫真事務所」。除了拍攝庫存照片外,他還為企業日曆、相機雜誌及旅遊雜誌拍照,並為日本鐵路公司的海報提供照片。